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公司環境照片

防疫總動員 紡織所攜業者拚口罩產能

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,口罩增產更顯急迫,行政院日前拍板決定投入1.8億元,新建60條口罩產線,目標在3月前讓國內口罩產能衝到每日1,000萬片,滿足防疫需求。

 

模擬戰備需求 最高規格推動生產

 

經濟部為讓民眾持續買到口罩,避免市場供需失調,指派紡織綜合研究所等法人從活化到擴大生產、建置新產線、駐點口罩工廠、每日追蹤產能、物流配送等。部長沈榮津指出,抗疫視同作戰,要用更高規格模擬戰備需求。

為達成每日1,000萬片目標,經濟部旗下法人跟著投入作戰行列,其中精機中心與金屬中心、工研院負責產線建置;紡織所則負責整體產能推動。

擔任產能總指揮角色的紡織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表示,由於過年期間正值新冠肺炎大爆發,大年初四紡織所內部緊急成立口罩戰情室,調查國內口罩產能,大年初五開始參與經濟部整合會議,安排同仁進駐44家口罩生產廠商,協助生產管理及盤點出貨。會議每天早晚各開一次,緊盯進度,隨時回報戰情中心。

紡織所為把關口罩品質功能檢驗,更是犧牲假期,加班協助衛福部食藥署、廠商及醫院的口罩檢測。檢驗部副主任胡明銓說,2003年SARS期間紡織所就開始投入製訂醫療口罩檢測標準,並陸續添購檢測設備。目前紡織所擁有的口罩品質檢測實驗室是亞洲最齊全的,檢測工作天數更從14天縮短到5天,此次疫情不但能應付國內急件,還接獲香港、東南亞等國家送來的檢測訂單。

 

少英雄多團隊 內外資源整合抗疫

 

負責原物料調度的不織布組組長彭兆群說,平時國內口罩每天產能約188萬片,要衝到每天1,000萬片,產能一下子突增5倍,原物料供應就是個大問題。這段期間紡織所與不織布公會一起投入原料和附料調度,確保產線不中斷。包括協調中部織帶廠商投入生產耳掛帶和鼻樑壓條,協助修復老舊機台加入營運,供應鏈較緊的口罩中間層熔噴不織布還特別製作供需調查上網公告。

黃博雄表示,紡織所多數同仁有處理SARS防疫口罩的經驗,面對新冠肺炎延燒,在接獲任務第一時間即進行任務編組,全力動員,真正做到「少英雄,多團隊」,連紡織所所長李貴琪都跳下來幫忙尋找製作特殊防護衣的關鍵材料。

此次防疫作戰,紡織所本著專業研究機構整合內外部資源,協助政府共同抗疫,期許台灣平安度過疫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