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,溯始於1959年12月的「台灣紡織品試驗中心」,早期以執行我國紡織原料進口及成品布出口之品質檢驗與管控為主;1971年為配合紡織產業的快速發展,將任務調整為紡織相關廠商品管、分等與追查,以及於同年6月更名為「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」。
1980年再將任務由品管檢驗工作轉型為技術服務及製程研發,並於1995年在土城場區新建大智、大仁、大勇等三館,以及能提供一條龍服務,2001年建造大義館,以做為纖維實驗場域。
2004年9月再次更名為「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」至今,為開創研發及業務多元化與擴展國際化。另,為能提供產業加值服務予中南部紡織業者,在2008年於雲林科技工業區竹圍子區更建構斗六場區並成立雲林分部,整合技術研發、檢驗及推廣等能量延伸下去,使之使成為中南部兼具示範工廠、創新育成及產品開發的紡織服務新場區。
紡織綜合所土城及斗六場區,擁有專職員工約三百四十四人,碩博士級以上佔百分之七十及多元化的人才,包括紡織(23.0%);材料、生醫、環工、化工(30.7%);資訊、電子電機、機械自動化(12.9%);經貿、管理(16.1%);設計、人文、藝術(9.5%);醫、農及其他自然科學(7.8%),以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成為產業解決方案的供應者。
此外,紡織綜合所為協助國內紡織業在機能性、產業用及智慧型紡織品之發展及推廣,分別1999年、2004年及2018年成立「中華民國紡織品研發國際交流協會」、「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」及「台灣智慧型紡織品協會」。
展望未來,紡織綜合所將以「篩選重點技術研發」來建構對內核心技術能量,以「加強創新前瞻研發」來持續提昇國內紡織產業競爭力,以「強化智慧資產佈局」來建立領導性創新產業,以「推動國際科技合作」來運籌全球創新資源,以「協助產業技術整合」來開創產業聯盟新價值鏈,秉持「合作、誠信、務實、創新」的組織文化。向「科技尖峰」挑戰與淬勵成長,並與所有的產研夥伴攜手共創台灣紡織的良好未來!